全人之美课程现场见闻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山西运城国际学校 | 南明教育旗下学校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一个自我实现着的自由人
本文刊于《教师博览》2014年8月刊
▌若问2013年度有什么事最使我震撼和感动,那就是在12月21日,我随朋友们参加了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罕台新教育实验小学的立校纪念活动。这是全国第一所完全意义上的新教育实验学校。我是第一次走进这样的学校,并且在此之前完全不了解何为新教育实验。在一天的活动中,那些全然新奇的感受,使我理解了罕台新教育实验小学的使命——实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新教育理想;并且通过对几个“特殊孩子”的教育生活的了解,体悟到什么叫“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确信我站在了新教育实验的海岸,远眺那辽阔,感受那涌动着的无限生气——
01
童眸
纪念活动主角是孩子们。没有诸如领导讲话、来宾讲话、各方面代表讲话那一套繁文缛礼。我顿觉新风扑面,却也掠过一丝忧疑:不请领导讲话合适吗?就连新教育创导人、罕台新教育实验小学名誉校长朱永新教授也没讲话。之后,我感到了自己的迂愚,立校纪念是孩子们的节日,主角理应是他们。我曾在某地见过一所宋代官学,立有圣旨碑,上书“文武官员军民等到此下马”。这等气势与威严所传达的就是“神圣”二字。学校神圣,就是学生神圣;学生神圣,在于继承道统。罕台新教育实验小学的这种风气,其实也是承袭我们伟大的传统。
孩子们的表演其实就是展示他们平日里的学习生活。如:晨诵古诗词、朗读文章、合唱、体育、器乐演奏,以及演出童话剧、戏剧等等。这些表演令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我在这些节目之外看到了另一种精彩——孩子们的眼神。这是我在别处没有见到的儿童的眼神——没有被家长和老师娇宠的优等生的优越感;没有学习困难生的自卑;没有富贵家庭背景所产生的目空一切;没有顽劣的小霸王式的蛮横;没有过早工于心计的狡黠;没有“破罐子破摔”式的差生的抵触和仇视……概括地说,他们好像就没受过委曲,没被伤害过自尊,没有受过冷遇。尤其重要的,是这些眼神没有超越童年阶段的早熟或小大人式的老成。那是一片童心的光彩!那光彩有春芽一般的生机,有清晨鸟鸣一般的快乐,有白云一般的自由自在,更有开启世界的初霞的美丽和无限的希望。
我特别注意了那个叫小星(化名)的小姑娘的眼睛,有人告诉我,她曾被认定为“智障”。她在跳舞,她在吹竖笛,她在演出童话剧,这一切都表明她是个正常的儿童。我在当天见到她转入罕台新教育实验小学二年级报名时的照片,照片上的小星有一双大眼睛,她总是睁大眼睛,目光却是惊怯的、呆直的,对一切都是陌生的,好像从来就没有笑过。此时的小星,双眼明亮、和美、活泼、开朗、自信,满含幻想和探究的光彩;因为微笑,眼光中有了丰富的内容,那内容表明:世界对她不再陌生,她融入了世界,世界融入了她的眼睛,向她展示了无限的美丽。这才是中国的童眸!
只有正常的教育,才能产生正常的童眸。当小星和小伙伴们以这样的童眸走向成年,那时他们就是“中国的眸子”——从容、睿智、深远、高贵、谦和、勇毅,这是十几年后就可以期待的。
让一个被认定为“智障”的孩子转变为正常的“童眸”,一定蕴含了新教育实验的“密码”。
02
种子
罕台新教育实验小学的校徽上有一句话:相信种子,相信岁月。这是该校新教育理念的诗化表述。
该校地处鄂尔多斯高原沙漠和草原的连接处。生源来自东西长达五十多公里沙化草原上十分分散的自然村,许多村子其实只有两三户或者一户人家。孩子们自幼就缺乏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因为地方曾经十分贫苦,文盲多,嫁去的智障和残疾妇女比例偏高。因此,这些孩子中有的在遗传学上先天处于劣势,有的因环境偏僻而智力被“封存”了。
比如小星,她出生在一个被周围的人认为所有家庭成员都有“智障”的家庭。小星从别的学校转来上二年级的时候,数数不能超过5,认字不超过十个,即便用汉字书写的数字一至十,如果单独写出来,她就不能认识。到二年级第一学期结束,她正确数数的能力仍不能超过10。在这种情况下,多数人也许只能同意她过去的老师的判断:这是个智障孩子。
那么,新教育实验者还会相信这粒特殊的种子吗?是的,他们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对于种子的意义。二年级的寒假里,班主任老师陈美丽把小星接到她家的宿舍,和她的女儿同住,进行单独的辅导,同时也深入地了解这孩子之所以如此的全部信息。罕台新教育实验小学不放弃任何一个入校的孩子。他们相信这世界的奇迹都是源于一粒小小的种子,每一粒种子都有独特的奥秘,他们就是解密者。
小星几乎从不提到母亲。她母亲属于较为严重的智障人,生活不能自理。小星出生之后,处在基本的满足食物与衣服的本能要求的状态。母爱缺失,家庭教育缺失,使小星在智力发育期得不到不断更新的信息刺激,遂使智力处于休眠状态。若不进行抢救式的介入治疗,她的智力将定型如化石。
想来这是个惊心动魄的教育教学例子,或者让一个智障孩子走向一个智障成人,或者让一个智障孩子变成正常孩子,因而再变成一个正常的成人——还有什么比一个孩子的命运更为重要呢?孩子的智力发育有一个“敏感期”,错过这个“敏感期”,将如耕种错过季节一样。小星的“敏感期”过去了没有?这是谁也无法判断的。正因无法判断,抢救式的介入治疗就成为唯一的选择,任何犹豫不决都无异于放弃!罕台新教育实验团队在进行一场无声的心灵抢救战,这场战争的方式是“唤醒”、是“复苏”。
这个过程相当漫长,相当艰苦。以数学课为例,校长干国祥老师单独辅导小星的数学。小星对数之间的关系完全无知。譬如她认为72和27是相等的,38要比45还大。干老师的数学是从对数的认识开始,并且把这种教学还原到动作操作。
他准备了十几个空酸奶盒,几百粒围棋子,让小星一边口头数数,一边把围棋子放进酸奶盒,每放进十个,就换一个盒子。一开始的时候,小星向盒子里放20个以上的棋子就会出现困难,慢慢的她掌握了规律:个位上是1到10,十位上也是1到10。干老师教她比较数的大小,也是用的动作操作法,让她摆出27和72两堆棋子,面对实物,她能准确判断两位数的大小。这样,她才成功地数数到100……
这个过程竟用了两个月!这本该是幼儿园里的教学法。这方法对小星却非常有用,动手与动脑其实是互相促进的,古猿之所以进化为人猿,就是因为站立起来而解放了两手,手和动作促进了智力的发育。这个教学过程的艰难是常人无法体验的。自古教师的快乐是得英才而教之,面对这样的学生,需要怎样的耐心!干老师只要稍有不耐烦,小星就会恐惧地睁大双眼,这时,哪怕问她3+2等于几,她也会答出“等于8”。干老师知道,这是她以前学习的恐怖经历在内心复活了,这已经不仅仅是智力问题,就如有人做过的一个实验,把一头幼象用铁链拴在树上,在它长大之后除去铁链,它却走不出这棵树。必须让小星忘记过去的学习恐惧症,她的智力才能复苏。这个治疗必须绝对安全,充满真诚、慈爱的微笑,并以适时的鼓励释放成功的芳香,形成母怀般的温馨氛围,才能功德圆满。
试问,有多少家长能对孩子有这样的耐心?“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已成为新教育实验者宗教般的情感和生活方式。种子的萌发条件不同,比如红豆杉种子,由于外壳的坚硬,土地要经过一年多时日的慈养才能润开那外壳,解放那胚芽。这就是岁月之功和土地对种子的慈爱!
二年时间的介入式治疗改变了小星,现在她能写数百字的作文,能背诵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能跳舞和演出童话剧,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能用竖笛演奏贝多芬的名曲《欢乐颂》。
03
自由
以小星为代表的占有一定比例的学习困难生的进步,正如干国祥校长所说,绝不是单纯的“语文和数学学科上不懈努力的结果,是整个日益丰富的生活,甚至必须包括营养、温暖、光线……”
人的智力发育是一个世界,绝不是一条隧道。人类一切知识成果都是儿童成长的营养。这里的教育是全面的。在主课、副课之分盛行于中国中小学的今天,新教育实验者如何看待“副课”呢?他们不仅不分主、副课,还把演出童话剧作为重要的教育教学活动。
他们知道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比如体育。新教育实验者把孩子们身体的强健放在教育活动的第一位。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无从谈起。由于地处寒带,他们有足够大的室内运动场。体育活动让孩子们释放着身心的快乐。当小星由陈美丽老师带着跳绳的时候,我相信那是她有生以来最纯然的笑。这里的体育还注重孩子们的兴趣特点,比如每人一副滑轮。在运动场上追逐的孩子们,叫人想到草原上的马群、树林中的鸟群,和云端之上的雁阵。儿童身体的灵活度与大脑发育是同步的。
比如图画。当小星发不出“年糕”这个词的音节的时候,是因为她从来不知道年糕为何物,所以她总把年糕念成“面包”——她见过面包。这说明她对事物的认识还处在熟悉的具象上。所谓诗人,从思维特质上说,就是善于从事物的具象生发出意象,比如一般人眼中的燕子就是一只具体的燕子,而在杜牧眼中却变成承载世事沧桑的意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种能力就是联想与想象。如韩非子所说:“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小星在画一棵树的时候,并不是如相机在拍一棵树,那树已化为她内心的象,哪怕她在柳树上画出一只梨来,那也是她的想象,是在拓展她的想象空间。
比如音乐。音乐是人类唯一不依赖物质的纯粹的创造,源自内心情绪的流淌。大音乐家无不是内心无限丰富的人。音乐最能训练人的抽象思维。爱因斯坦说:这个世界可以是音乐的一个音符。当小星能用竖笛演奏《欢乐颂》的时候,她是进入了一个抽象的,又与内心情感紧密相连的世界。在我们的教育中,乐教是贫乏的。其实,在我们伟大传统的源头,《乐经》本是六经之一。荀子在《乐论》中认为音乐是“人情之不必免也,故人不能无乐”。
比如舞蹈。我在罕台新教育实验学校见到的孩子们,个个精神饱满,身形挺拔,自信而谦和,绝无畏畏缩缩。这一定得宜于他们的舞蹈基本功训练。这种端正舒展的体形,自会使孩子们内力充盈,气度优雅不凡。中国人讲究坐、立、行三相,便是由形体而达性德的端庄。况且舞蹈本身就是以形体抒发内心的情感,这对儿童智力的发育绝对不无益处。
比如演出童话剧。该校从二年级开始,每个班级都要在共读的基础上,演出童话剧。这是一个盛大的节日,许多家长也帮助制作道具和服装,那种热烈的、跃跃欲试的情趣令人感动。小星所在的班级在二年级上学期演出了童话名篇《夏洛的网》。小星也成为剧中的一个角色。小星在初入新校时连自己名字的三个字若分开单独写出她也不认识,但她能听懂故事,在一年里,老师给她讲了数百个儿童故事。现在她要演出童话剧,就是要她自己来讲一个故事,她对故事的理解自然完全不同于听故事了。
不仅如此,这里的任何活动都以不同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比如种植花草。本地农村少见的花草在各个教室里茂盛着,芬芳着。世界物种的丰富、美好在孩子们眼里具体化了。小星所在教室每年冬天要举行水仙种植仪式。孩子们亲见了水仙的萌芽和生长过程。这过程由于老师的引导,孩子们对水仙的感情投入便自然生起了美和道德芳香。在水仙开花那一天,陈老师发现小星第一个主动整理了自己的课桌和书包,从此变成一个干净漂亮的小姑娘。而她头一次在陈老师家洗澡的时候,卫生间一地全是黑的。可知她的母亲从未给孩子洗过澡,更不用说关于卫生的教育和影响。一个水仙球的抽芽、开花过程,竟无声地改变了一个孩子有生以来养成的生活习惯。人是自然之子,自然启示着人类成为“人”。
……这一切活动全方位地刺激着孩子们的成长。“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幸福,罕台新教育实验学校做到了;尤其重要的“完整”(即无缺)这里也做到了。奇迹就是这样产生的——遵循儿童的天性,而儿童的天性就是快乐,让儿童快乐就是自由;儿童的自由就是童话般的生活。正如干国祥老师所说:小学应该是童话的。如此,则教育的目的目标自在其中生长。
让孩子自由的民族才是播种自由的民族。
04
平等
我在当天看到的所有表演,都是各个班级全体同学参加,无一人当观众,就是一年级的口风琴演奏,也是全员参加。这种汇报性的演出,比如竖笛演奏,选出十几个高手组成一支小乐队,岂不更精彩?我渐渐明了这做法的深意,这就是该校的“乐教”,既为教,就应“有教无类”。这就是教育的公益和教育的平等。
人们通常把擅长绘画、音乐、舞蹈的孩子们称为有艺术天赋。新教育实验者把所有的孩子都看成是有艺术天赋的。该校把艺术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艺术是探索心灵并引导心灵的火炬。这种平等的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就是不给孩子们造成“只有我行”或“我不行”的心理障碍。“你行”“你和大家一样”,这是老师要告诉所有孩子的。小星是在入校一年半之后才学会吹竖笛的,如果那时老师说句“你不是这块料”,那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这种平等在教室里体现得更为充分,任何学生的作文,图画都可以贴上墙,而不是“择优示范”。这里不采取题海战术,没有各类考试的“排行榜”,不为孩子们设置共同的“起跑线”——那必定有快慢之分。但他们有激励各个孩子都努力向上的措施,那就是给每个孩子恰如其分的鼓励和表扬。也就是说他们为孩子们设置了单独的“起跑线”和不同的标准。任何人的优点都能得到一张奖状。小星在入校一年的时间里也得到十余张奖状,这些奖状成为她家室内唯一的“艺术品”。
这种平等无疑会内化为孩子们最初的平等观,让孩子们认识到人人都有长处,尊重别人,爱别人,爱集体。“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和“泛爱众”的道德善境,其基础就是平等观。
当然,孩子们的智力是无法平等的。老师可以用两年时间改变小星,但也有先天条件太差的孩子,无论老师如何苦心费尽,也无法使他在学习上有所进步。比如小朴(化名)。但学校对特殊儿童有特殊的标准加以衡量,决不放弃。干校长对老师和同学们提出一个要求,要坚决地维护小朴的尊严。这是令人感动的。生命的尊严是平等的。
我见到了这个小朴,他天真活泼,没有先天智障儿童的呆滞、木讷、迟钝。他爱劳动,有礼貌,能与人交流。他也得到很多奖状。他在这里的成功主要是塑造了性格和尊严。这是他日后的立身之本,是他成为好公民的基础。他固然成不了“精英”。但任何社会的基础都是好公民。塔尖可以代表塔的高度,却绝不是基础。
小星、小朴这些被父母都“放弃”了的孩子,却在罕台新教育这片苗圃里正常地生长着。这种平等教育的大慈大悲之心,我只能用土地不放弃任何种子来比喻。土地并不知哪粒种子能成参天大树,或者是一棵小灌木——即便是一棵小灌木,也是生命的一种色彩——完全平等对待,爱生命,甚于爱生命的意义(陀思妥耶夫斯基语),这就是土地的情怀。
05
活泼
恩格斯说:古希腊民族是正常的儿童。这正常的儿童最终创造了灿烂的古希腊文明。我们中华民族则可以说是“早熟的儿童”。由于早熟,我们的先民创造了世界独一无二的农耕文明。也由于早熟,民族几乎失去童年的天真、活泼、好奇。当“老成持重”、“少年老成”成为对儿童的褒义词的时候,民族的暮气已经生成了。中国学生读书成绩好,但发明创造精神,自由、独立精神却比西方学生要逊色。这要追溯到我们教育的偏差、和民族文化基因形成的负担。
我在罕台看到了正常的儿童。
正常的儿童一定是活泼的。这活泼不是调皮捣蛋,不是无规无矩的胡闹,而是身心健康的纯然活力的释放,是对世界无限魅力的向往、好奇和探索的兴趣。儿童的活泼在游戏中才能自然产生,游戏使儿童成为儿童。新教育实验者将知识变成有趣的游戏,在游戏中实现了教育的目的,如同幼虎在玩耍中学会了捕猎一样。
民国时代一位十分重视小学教育的先贤说过这样一句话:“使民族成为伟大活泼的新民族。”我理解,伟大是对我们的传统而言;活泼是对重塑民族生机而言;继承我们伟大的传统所赋予我们的气度,勃发我们面对新时代的活泼的创造力,则必一新民族气象。而这首先必须使我们民族的“种子”活泼起来,在岁月中完善文化传统的新的积累,使一代代的儿童都成为正常的、活泼的儿童,中华民族的未来必是“伟大活泼的新民族”。
有人一定会说,罕台新教育实验学校的孩子们是玩得快乐,又跳舞又演戏又玩滑轮,还会玩乐器,他们的书读得怎么样?我举一个例子:当天下午我观看了孩子们演出的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漫说小学生,当今中国的高中生有多少熟悉莎士比亚?我再举一个例子:这里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年读书量达到一千万字左右。也许有人会说,小学生读那么多书能理解吗?我还要举一个令我吃惊的例子。干国祥老师和五年级的同学们讨论古典名著《西游记》,题目是唐僧师徒四人到底谁最厉害。他们讨论的结果是:唐僧最厉害。理由是:他屡经险难,九死一生而取经之志向不改。九九八十一难虽因他而起,也都是徒弟们救了他,但那正是他成佛的经历。若人不成佛,取经有何用?
这真是石破天惊、振聋发聩之论!这是怎样的教育环境,使小学生能有这样的独立思考和见解!《西游记》问世数百年来,一代一代的中国人几乎都喜欢孙大圣,认为唐僧是无用的,而忽视了取经的目的是为了人成佛。
让儿童真正活泼起来,他们的智力会令成人吃惊。我当时想到数千公里外某报社举办的“小淑女、小绅士培训班”,孩子们摆出明星范儿,完全没有了儿童的天真活泼。这种“暴力”式的教育,大而言之是在扼杀民族的生机!
06
岁月
小星的父亲也来参加女儿母校的立校纪念活动。这是个粗线条的人,不善于表达。他看着女儿表演时的眼神,就像在幽深漆黑的古洞里找不到出口的人突然见到一盏小灯,那就是他全部的希望。其他孩子的家长们也有拉上亲友同来的,我猜想那是来“验证”什么的。一位红头巾妇女对她的同伴说:“我儿子说他的老师比我更像‘妈’。你的孩子若能进这家学校,就是给孩子找了一个比你更强的‘妈’。老师是从一年级跟到六年级呢!”
这里的老师受到家长们发自内心的尊敬与感恩(不仅是感激)。他们是晨六时起床,一直陪伴孩子们到晚十时休息,日复一日。从一年级跟班走到六年级,老师与孩子们的情感联系实现了没有间隙。孩子们尚在萌芽状态的优缺点,老师悉察于心,适时引导。他们更需要具备深厚的学养和高超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以及教育学、心理学和脑科学知识。在这里做一名小学老师真不是简单容易的事!
新教育实验团队,是我们这个物质时代的理想主义者,他们不存在超越学生全面发展之上的价值。一切为学生,他们不仅是做得圆满,更是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是传统师道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他们代表了教育对现代世界潮流的回应。
红头巾女人的话,使我琢磨起这里新型的师生关系来。请恕我“忽发奇想”,我觉得这里的老师有些像古代的“帝师”,在学问上,学生应该尊敬老师,而在地位上,学生却是储君,老师须怎样小心翼翼、又全心全意地对待他的学生啊!比如小星,她在这个寒假还要住在干校长家中,据干老师教育小星这类孩子的经验,家庭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极大,无论他们表现了怎样的进步,若回家过上一个假期,一定会退步。这种“火候”的掌握如同烧窑,必得胎子成瓷才算成功,过和欠是在分毫之间的。
一个穿红羽绒衣的女人对同伴说:“你家不知哪辈子积了德,才使孩子上了这么好的学校。”那位母亲却在忧虑孩子小学毕业后,再去哪里找像这样好的学校。这话使我生出紧迫感,不仅是关于罕台新教育实验小学的孩子们毕业后去上什么样的初中。西方脑科学研究认为:人脑的发育在十四岁时已基本定型。中国古代教育家主张“教儿婴孩”,民间亦有“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的谚语。总之,认为儿童在十三岁之前天真未泯,记忆力最强,也最容易教导,此时给予良好的教育,将影响他们的一生。这个教育期恰是今天的小学、初中阶段。错过这个阶段或产生教育偏差,将是“十年人不老,一日误了春”。在中国广大的乡村和贫穷山区,还有多少孩子与“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无缘。再缩小一些范围来说吧,在留守儿童集中的那些乡村里,如果能有罕台这样的农村新教育寄宿学校,有像这里的老师一样的新教育实验者做老师,这是替进城的农民工们挽救了他们的后代——一代人的教育至少影响三代人!
时间以无限的形式恩赐着万事万物,时间又以有限的形式成就或摧毁万事万物。种子和岁月,童年和一生,都表明时间的有情和无情,无论是对植物和人,都体现在某个有限的时段上,错过这个时段,其实是丧失了无限的可能性。对儿童的适时、完整的教育,尤其如此。中国第一代进城打工的农民,他们的子女都有子女了,他们还要“留守”到何年何月?
离开罕台的时候,我确乎感到有一种新的力量在成长,它没有大喊大叫,也没有风起云涌的气势,像土地一样在静静地做着根的工作,但那却是从根本上光大我们的传统,重塑我们的国民素质的力量。这力量的源在罕台,它会成为流,当有无数支流加入的时候,它就变成一条大河,它会的,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我因此而产生一个梦想,假如中国的儿童都能“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那么,相信种子,相信岁月——且看二十年后那一代中国公民的风貌和气度!
- END -
全人之美课程3.0登陆运城!点原文查看微场景↙